4月29日,亓坤(右二)与同事为患者进行三维动态面相分析。
本报记者 霍强文/图
“现在的高科技太令人惊叹了,我下午在医院做了牙齿扫描,明天就能安装假牙贴片和保持器,效率超高,为像我这样的外地患者,在交通和住宿上节省了一笔钱。”4月29日,来自延安子长市的患者刘女士告诉记者。
当天,刘女士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完成了正畸治疗,第二天即可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据了解,按照传统方法,前牙修复加上保持器的制作安装,治疗周期需要1周以上,而现在,这些治疗可以在24小时之内完成,治疗次数也减少了1次。
让刘女士受益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深度融合,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多模态智能口腔临床分析诊断平台(以下简称“多模态智能平台”)。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通常涉及牙、颌骨、面部软组织及其功能运动等多个方面,需要二维影像、口腔牙列模型、面部三维形态、三维CT/MRI以及咬合肌电生理等多种数据,序列长、模态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诊疗和转诊的门槛和壁垒。”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预检分诊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亓坤说。
为解决上述问题,亓坤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1年开始联合科研攻关,研发出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多模态智能平台。该平台对传统口腔诊疗流程进行重塑,实现了前端系统数据采集、中端AI辅助医生诊断设计、后端3D打印加工的新模式,推动口腔医务人员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亓坤介绍,以中端AI辅助医生诊断设计为例,团队搭建了高算力的超算平台用于处理与分析数据,并开展多模态数据自动配准工作,将影像数据、软组织及牙齿的三维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匹配和对齐配准,形成了一套多模态数据配准标准。
同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智能算法辅助医生诊断。例如,侧位片自动诊断功能实现了对患者颅面部特征的自动分析诊断,使原本需要20分钟的手动测量在5秒内即可完成,准确率高达92%;三维面相自动诊断功能准确率达90%以上;病理自动分期、图像分型功能实现口腔病理切片的自动诊断、自动分型。
“无论是像刘女士这样需要佩戴陶瓷贴片保持器的患者,还是需要种植牙的患者,我们过去都是先采集他们的口腔影像数据,然后凭借医生的经验来设计相应的产品。现在,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设计来完成,不仅时间大幅缩短,而且准确率也得到了保证。”亓坤说。
据介绍,多模态智能平台自动诊断技术将医生的诊断设计总时长缩短40%,大大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在中端AI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设计并形成诊疗方案后,医生可以直接通过CAD/CAM数字化制造技术或3D打印技术加工所需要的修复体和矫治器。而在过去,我们需要使用石膏或硅胶对患者的牙齿进行印模,再根据印模制作模型,最后才是制造‘假牙’,费时费力,准确度还难以保证。”亓坤说。
据统计,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完成了5000余例口内瓷嵌体数字化设计及加工,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多模态智能平台自动诊断技术将该类患者的就诊次数减少1/3,总体诊疗时间缩短4.5天,帮助患者节约大量诊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提升了就诊体验。目前,多模态智能平台已被推广至江苏、甘肃、山东、新疆以及陕西省部分口腔医院,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多模态智能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团队还开发了基于各类传感器的颌面部可穿戴设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等,在口腔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让更多科技成果和突破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院长李昂说。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