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秦药”资源 对接产销需求 西安中药材批发市场期待重塑

时间:2024-06-12 15:52:59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凭借“秦药”资源 对接产销需求 西安中药材批发市场期待重塑

但随着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的拆迁,西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被“一分为五”,由于缺少成规模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药商们分散经营效益降低,行业需要重塑展销“窗口”,让中药材产销两端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246ffc314f7ff0d32fbadd9d0cfd6459.jpeg

消费者正在辰宇西北中药材市场采购

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建立健全“秦药”大宗道地中药材和区域特色中草药种植、炮制、采收等标准体系。同时,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陕西重点品种药材达到283种,占全国77.7%,被定为全国重点道地药材产区。随着省市一系列利好政策连续出台,让中药产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凭借强大的道地“秦药”资源,西安中药材市场大有可为。

中药材生意前景广阔

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出口量达22.2万吨。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展现出中药材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做中药材生意,离不开“四大药都”,安徽亳州市、江西樟树市、河南禹州市与河北安国市,它们已然成为国内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与集散地。

其中,亳州市不仅是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还坐拥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年销售额超560亿元。樟树市则将药元素融入项目建设,打造集中药贸易、产研转化、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岐黄小镇、中医药主题旅游街区等,做活“中医药+”新业态。禹州市凭借独特的中药材炮制技艺,依托周边乡镇40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年销售中药材突破8万吨,年交易额近40亿元。安国市加速推进仓储物流商贸区建设,着力打造质量标准化、交易电商化、服务智慧化的现代中药材交易中心。

“作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点,中药材批发市场不仅承载着商品集散、交易结算等功能,还起到了价格形成、信息综合、调整供需等作用。”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专家谢志民认为,以产地市场、销地市场与集散地市场相结合的批发市场体系,仍是我国中药材交易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

作为曾经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西安各大药市发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五家中药材批发市场发现,作为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依托陕西省中药材年产量过百万吨、中医药人才济济与科技力量雄厚等优势,吸引了近千户零售药商在西安聚集兴业。但随着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的拆迁,西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被“一分为五”,由于缺少成规模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药商们分散经营效益降低,行业需要重塑展销“窗口”,让中药材产销两端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中药材市场几度搬迁

今年55岁的药商吴金昌是陕西商洛人。上世纪90年代初,受父辈的影响,他背着药材从老家乘坐班车来到西安,第一站就是到康复路“淘金”,一干就是30多年。彼时,西安还没有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像老吴一样的药商只能拿着盘子秤,放上几袋货,与各类商贩一起挤在马路市场“吆喝”叫卖。

奋斗了两三年,老吴也搬进了曾经的西北五省中药材的拿货“圣地”——万寿路中药材市场。“当时市场不大,但买货的人却不少。大约在千禧年前后,是中药材批发的黄金时代,客商进货都是以万元为单位,大家每天都要扛着过人高的麻袋到物流发货,最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老吴回忆道。

2015年,让位于城市发展,万寿路中药材市场正式拆迁,1000余家药商几经辗转,最终被分流到了三个地方:雨润中药材市场、天晟(809)中药材市场和贝斯特中药材市场。2022年,天晟(809)中药材市场再次拆迁,又分裂成鸿益达中药材市场、鸿杏林中药材市场与永丰中药材市场(现今为辰宇西北中药材市场)。

“虽说有了更多的中药材市场,但早没了最初药行聚集的‘旺’气。”经历过万寿路与天晟(809)中药材市场搬迁,西安的元老级药商曹社无奈地说。2015年西安市政府曾引导药材市场搬迁至雨润市场,但20多年来同行们家都在东郊,要抛下一切去北三环外的雨润做生意,光是来回路上每天就60多公里,这对药商们来说并不容易。目前,留在雨润中药材市场的正常经营户有13户左右,多以租用库房的形式维持生存。

记者走访发现,鸿杏林中药材市场是五家之中距离市中心最近的药材市场,大约有200家商户,在同商圈花鸟鱼虫市场的拉动下,人气最旺。但由于市场位于地下一层,由车库改造而成,受雨天和楼上浇花影响,部分商铺常年出现漏水问题,导致药材泡水霉变。同时,该市场内空间相对封闭,商户经营环境不佳。

离万寿路中药材市场原址最近的鸿益达中药材市场,虽然紧邻物流转运中心,货品运输与交通条件便利,但市场建筑主体为临时建筑,处于幸福路区域改造范围,未来可能存在变动风险。目前,该市场有100户左右商户仍在经营。

贝斯特是西安现存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坐拥近220家商户。作为贝斯特曾经的商户之一,老吴回忆说,市场交通不便利,沿街而建的商铺没有“圈出”市场氛围,主街商铺沿马路开设,南面太阳直射,药材从早晒到晚,容易变质。

辰宇西北中药材市场位于长乐东路地铁半坡站口,目前经营户有约100家,其中包括承接原永丰中药材市场的一部分商户。老曹告诉记者,他是从贝斯特药材市场搬过来的,主要原因是该市场距离地铁站近,交通便利且经营环境好,商铺产权属于开发商,可长久经营,同时,入驻可享免租两年,光是房租就能节省10万元。

西安药商等待市场“觉醒”

走访中,最让药商们发愁的是,因土地用途变更、处于文物保护区域或拆迁改造范围内等原因,西安现存的多家药材市场随时可能面临拆迁风险。

“距离万寿路拆迁已经过去9年,有的药商关了铺子仅租一间库房存货,等待再次进入市场的时机,而有的则是彻底告别了中药材生意。”谢志民惋惜地说,西安中药材市场“四分五裂”的现状,难以满足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药商们都盼望由政府部门牵头,省市联动,为西安打造统一的中药材批发市场。

打造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不仅是为中药材展销提供“窗口”,更是推动中药材行业向“新”而行、提“质”发展的关键。

谢志民认为,西安中药材市场发展要建立集中市场,解决市场分散问题。选址既要符合市政规划,又要吸取以往教训、满足商户生活便利,并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建”模式,由有实力和体量的大型企业承办实施西安中药材市场振兴工作。

随着药商们的回归与抱团发展,在集中经营的虹吸效应与利好政策的双重加持下,西安将延长中药材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药材交易、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向新的“西北药都”发起冲刺。 文/图 记者 郭沛然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