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如今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便来源于此。今年迎来“加长版”三伏天,在长达40天的炎热天气中根据节气周期变化调理身体,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治疗时机。
入伏以来,西安市中医医院各门诊“冬病夏治”专区,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许多市民选择在此调养身体。
冬病夏治,首先需弄清什么是“冬病”。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刘亚丽介绍,“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通常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例如,夏季养生不当而诱发的过敏性鼻炎、咽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寒性疾病。
“夏治”即利用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的特性,应用特定的药物在人体体表穴位敷贴,可借助药物对穴位以及经络的刺激,温阳、祛湿、散寒,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实现“治未病”。
西安市中医医院妇科医师李怡欣介绍,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等;风湿骨病,如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厌食、遗尿等;部分虚寒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受凉后反复发作的盆腔炎等。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刘亚丽表示,“三伏贴”采用行气通络、温阳散寒等药物,利用三伏至热,阳气最盛之时,通过穴位贴敷,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达到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除体内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减轻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症状。
有哮喘病史的范女士,冬春季节因为冷空气和花粉的刺激经常发病,平时感冒后也常出现气短、乏力的情况。在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连续三年“冬病夏治”,采用咳喘贴进行穴位贴敷,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位治疗,三年来,抵抗力明显增强,季节性发病情况明显减少。
“冬病夏治”除了人们最熟悉的“三伏贴”外,内服中药、艾灸、经络拍打、穴位按摩、泡脚等也是常用方法。
西安市中医医院妇科医师杨晗介绍,妇科疾病据其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的特性,如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也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三伏贴’的基础上,将针刺、灸法、平衡火罐、足浴包和耳穴疗法等结合起来,可同时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杨晗说。
近日,“女子称晒背10天瘦了4斤”话题冲上网络热搜,晒背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也纷纷效仿。李怡欣提醒,三伏天养生不要盲目跟风走极端,“冬病夏治”虽然对虚、寒类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三伏灸”“天灸晒背”等都是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有寒症的患者。这些“冬病”须由中医师通过辨证论治,诊断出确实属于中医“阳虚体质”的“寒”性特征,才能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
编辑: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