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种牙费用大幅降低。不过,有患者深度接触后发现:一些机构不满足于只挣一颗牙的钱,坏牙拔,病牙也拔,甚至还哄着拔好牙,多拔才能多种,在拔牙数量上让患者多掏钱。不仅如此,某些机构还以“免费检查”“低价体验”等方式吸引患者,再通过增加服务、添加耗材、捆绑消费等方式,增加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花销。为了让患者多治牙,某些口腔机构动起了歪脑筋。
增加服务捆绑消费 部分机构价格不透明
北京的潘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曾先后去几家医疗机构了解戴牙冠的情况。但他发现,一些医疗机构一开始不会同他谈价格,而是为他拍牙片,进行全口排查。如果有问题要治疗,这些机构会出具一个包括检查费、拍片费等在内的全包方案,一颗牙的治疗费用高达七八千元,也就是所谓的“打包价”。
相比之下,有的公立医院会细分各种项目,总报价6000元左右。
记者搜索社交平台发现,类似种植牙问题的帖子有很多,还有不少教消费者如何“避坑”的科普帖。而消费者集中遇到的问题大多也是“多拔多种”、机构增加服务项目等价格不透明的问题。
本来可以修复治疗 为敛财劝患者拔牙
去年年初,国家医保局首次开展种植牙集采,将曾经上万元一颗的种植牙牙体的价格直接降到千元以内。据相关从业者杨女士介绍,行业内价格降下来后,一些无良机构便开始想办法敛财。“有些机构到处打广告,用低价格吸引患者。有些人一看便宜就去了,但他们的病例未必符合广告上的标准。”
其中产生的典型问题就是拔牙。杨女士表示,医疗机构评估一颗牙是否需要拔有严格的标准。比如根管治疗时,如果某颗牙最后被判定需杀神经,还伴随有活动情况,但牙齿没有达到2级以上松动是不符合拔牙标准的。如果机构拔掉了不符合拔牙标准的牙,该机构便存在为多收钱或图省事的可能。
杨女士还透露,选择修复治疗还是拔牙种牙,灵活度很大,一些机构会通过话术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治疗方案,比如对患者说“如果这个牙现在不拔,回头坏了还会遭二茬罪”等。
专家:故意模糊治疗方案属侵权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私立医院属于经营性的医疗机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可能会采取“打包价”等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故意模糊治疗方案,会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陈音江建议,医疗机构应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口碑上下功夫,不能通过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