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蹊跷事——右上腹总是隐隐作痛,且经常腹胀,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胆囊多发结石,最大直径达到8毫米。可她翻出半年前的体检报告,却显示未见异常。
“结石在短短几个月里就能疯长至此吗?结石发展如此迅速是不是得立即手术?”带着困惑,杨女士来到了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就诊。
普通外科四病区(腔镜外科二区)主任王博接诊后,B超复查发现报告描述“结石松散”“弱回声”,针对性询问病史后了解到,杨女士患有“盆腔炎”,因为反复发作,所以近1个月在诊所断断续续注射头孢曲松钠。检查结束后,王博没有开具任何处方,只是要求杨女士保持低脂饮食,停用头孢曲松钠,1个月后门诊复查。
1个月后,杨女士复查B超发现“未见异常”,胆囊结石居然“不翼而飞”!结石究竟去了哪里?9月6日,记者采访王博时他表示,这其实是“药物性胆囊结石”,也叫“可逆性结石”“假性结石”。临床研究证实,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改变胆汁成分、影响胆汁排泄,从而促使胆囊结石的产生,这类结石便是药物性胆囊结石。
王博举例说,这几种用药情况容易引起药物性胆囊结石。一是,长期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并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从而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二是,25%~45%的患者服用头孢曲松后,胆囊收缩功能会受到影响,胆汁中的药物浓度可明显升高,与钙结合、析出而形成胆囊结石,结石的主要成分为头孢曲松钙盐。三是,双嘧达莫,该药绝大部分从胆汁排泄,长期服用可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于胆汁中,促使胆囊结石形成。四是,全胃肠外营养药,这些药物会减少胃肠道的蠕动和胆囊的收缩,导致胆囊功能障碍和胆汁淤积,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
那么,如何治疗药物性胆囊结石?王博告诉记者,药物性胆囊结石最快可以在用药后20小时内出现,停药后胆囊的功能和胆汁的成分可恢复正常,大部分结石可在停药后2周内消失。对于高度怀疑药物性胆囊结石的患者,首先应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2-4周后再进行复查。如果在等待复查期间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复查时如果结石消失,则证实为药物性胆囊结石;如果结石仍然存在,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记者 高瑞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