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2024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温暖我们的瞬间

时间:2025-01-24 13:13:33  来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感动·2024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温暖我们的瞬间

但我们始终坚信,在复杂的人性面前,总有一种力量在夹缝中托举着善意,温暖着身边的人

人们常说,在医院里,可以透过生离死别看遍人世百态,考验最真实的人性冷暖;在医院里,也最能见证人世间所有的善意和温暖。2024年,366天,几乎每一天,这里都会上演形形色色的故事,或悲凉,或温暖,或无奈,或欣喜。但我们始终坚信,在复杂的人性面前,总有一种力量在夹缝中托举着善意,温暖着身边的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2024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那些温暖我们的瞬间。

“你们是忠诚于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

2024年春节前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却身板笔直的老人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他专程来为骨科团队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想要亲手将感谢信交到院领导手上,当面致谢。

图片

1月底,82岁高龄的郭奶奶不慎摔跤导致股骨颈骨折,老人年事已高且有多种慢性病,家人都十分紧张,尤其是89岁的郭爷爷。入住骨科后,医生发觉老人家属的紧张不安,对其进行开解,并告诉他们,骨科开展了50余例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满意,微创的术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也很适合高龄且并发症多的老年人。

随后,骨科团队为郭奶奶制定了术前治疗方案,将老人的血压、血糖控制到符合手术要求的指标。准备就绪后,医生便为郭奶奶完成了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切口长度仅5厘米。考虑到尽快让老人回归生活,医生还专门选用了可吸收缝线缝合伤口。术后,在康复治疗师的全程介入下,郭奶奶从站立到行走,一周便顺利出院。

图片

“我老伴住院期间,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工作认真负责;护士们跑前跑后,把患者当成亲人对待,处处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你们是忠诚于党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真的很棒!”郭爷爷发自内心地给出了来自于一名退伍军人的高度评价。

“妙笔生花”别样情

4月的一天,消化内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礼物——满满一束蓝黑中性笔和满天星制作的鲜花及一份手写感谢信。

图片

原来,这位有心的送礼人是曾在这住院的患者刘大妈的家属。不久前,刘大妈因体检发现直肠肿物,性质不明,建议前往综合医院诊治。一听“肿物”二字,刘大妈和家人顿时紧张起来,直肠癌、手术切除、造瘘、粪袋……无数个疑问和画面瞬间浮现在脑海里,于是顾虑重重地入住消化内科二病区寻求医治。

主管医生苏娜接诊患者后,仔细查看了其体检肠镜资料,并认真倾听了患者和家人的担忧顾虑,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刘大妈及家人讲解了直肠肿物的分类、性质、手术方式等关键内容,尽力让刘大妈和家属明白病变的来龙去脉,并让他们了解到目前这类疾病的治疗方式已经实现了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目标。经过多次精心诊疗联合科普宣教,刘大妈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紧缩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图片

术前检查完善后,贺娜、杨永勤又组织了全科术前讨论,为患者详细制定了“内镜下直肠黏膜剥离术(ESD术)”的方案。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大体病理提示标本侧切缘、基底切缘均未见肿瘤细胞,这意味着肿瘤得到了治愈。

这次住院解决了刘大妈及家属的心头大患,为表感谢之情,刘大妈的儿子在网上充分查了攻略后,送了这样一份难以被拒绝的礼物——“妙笔生花”。

图片

“我母亲住院期间,苏医生为我们耐心讲解,出院后还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让我很感动。网上说医护总丢笔,想着送笔应该很适合!”刘大妈的儿子在信中这样写道:“感谢你们在此期间热情的态度和照顾,衷心地祝愿你们医帆风顺、医如既往、医生平安……”

“医”心传承,共筑温暖家园

4月初的一天,骨科二病区副护士长王玉培带着医护团队来到已出院患者吴爷爷家中进行随访。杨奶奶曾是医院中医科医生,退休30多年,虽然和现在的医护人员都互不相识,但接续为同一家医院奋斗的经历让他们有着家人般的情谊。

图片

吴爷爷91岁高龄,因不慎摔倒,腰背部持续疼痛不能活动,家人立即送他入住骨科二病区,做CT检查提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多种慢性基础病。医生对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后认为,高龄且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尽快完成结构重建减轻背部疼痛,让老人早期下床活动是当务之急。

图片

结合外科加速康复理念,骨科二病区团队为吴爷爷制定了椎体成形术手术方案。护理团队也针对性地对面临的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风险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计划。

图片

确定手术方案并做好术前准备后,骨科团队便为吴爷爷在局麻下实施了腰2椎体成形术。手术全程20分钟,术后伤口仅2mm。术后,吴爷爷疼痛感明显减轻,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中,术后第1天吴爷爷便佩戴着腰部支具下床站立,第2天下地活动,术后第11天吴爷爷顺利出院了。

图片

短短10余天的住院时间里,杨奶奶三番两次找到副护士长王玉培讲述自己对这次家人住院的感受。她告诉大家,当年她在职的时候,医院还叫总后勤部第三职工医院,当年的医院底子薄、技术弱,但大家愣是凭着一腔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军工三院”的名声广为传扬。如今,再次回到这里,她感慨万千,“我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老军工人不计得失、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竭尽全力为医院发展的干劲,这样的传承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4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新生儿科的电话急切地响个不停,“我是急诊产科,一名年轻的孕妇,血压195/128mmHg,子痫重度,目前胎心逐渐下降,仅80次/分,我们立即绿色通道进手术室,请你们尽快来陪产。”

图片

挂完电话,新生儿科一线、二线医生立即提上抢救箱,奔赴手术室做好早产儿复苏准备工作,病区护士同时预热好暖箱,准备好呼吸机等抢救设施。手术室里,医生发现这位准妈妈因血压过高,头痛欲裂,完全没有办法对话。麻醉师为孕妇进行麻醉的同时,新生儿科医生来到谈话间与孩子爸爸进行抢救前谈话。了解到这对年轻人居然一直都不知道怀孕了。

简短交代完复苏抢救知情同意后,手术随即开始。大约5分钟后,一名早产宝宝顺利降临了。通过发育评估,宝宝大约32周,出生体重仅1.75kg。由于妈妈长期血压过高,宝宝在宫内持续慢性缺氧且孕周小,仍有很大风险,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但这对年轻的父母犹豫不决。因担心宝宝有危险,新生儿科三线医生一口气跑上了17楼产科对孩子爸爸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近3个小时,他们终于放下顾虑配合着将宝宝转运至新生儿科继续抢救。

图片

宝宝入病区后就出现了低血糖表现,同时出现呼吸窘迫。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开通了静脉通道,给予营养液、抗感染、维持糖速、血压、预防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第二天,宝宝因慢性缺氧时间过长导致消化道出血,肝、肾、心等多脏器功能损害,感染较重。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积极抢救的同时,紧急联系输血科送来了血小板。抢救的第6天宝宝便逐渐撤离呼吸机,并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吃奶。另一边,孩子的妈妈在产科精心治疗中,也已病情稳定,准备出院。

经历近20天的陪伴和治疗,宝宝脑功能评估及听力基本正常,各脏器功能恢复,体重从1.75kg长到了2.03kg,自己一顿就能吃完30mL奶。这些指标都说明,宝宝已基本痊愈,可以回到妈妈的身边了。但医护们担心这对年轻爸妈缺少喂养宝宝的经验,于是成立了“临时指导小分队”。护士小姐姐手把手教孩子妈妈换尿不湿、喂奶、清洗奶瓶、拍嗝、抱孩子,做抚触操……经过几天的训练,看到孩子爸妈照顾宝宝的动作基本有模有样了,医护们终于放心地将宝宝送出院了。

图片

出院当天,这对初为父母但仍显青涩的年轻人羞涩地说道:“谢谢姐姐们,我们年轻不懂事,幸亏你们的坚持和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们才保全了这个可爱的小甜豆,你们是甜豆的恩人,要不然我们可能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小甜豆是个争气的孩子,您们回去有任何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们喔,别忘了有时间给我们发甜豆的成长照哈!”医护们开心地叮咛道。

守望相助,让爱心传递

“宝贝,阿姨们来看看你,送你一套奥特曼玩具,希望你像奥特曼一样勇敢,打败身体里的疾病怪兽!”接过礼物,因急性白血病在儿童医院住院的3岁的辰辰(化名)露出纯真的笑容,开心摆弄起新玩具。

图片

4月下旬,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医院的工作人员前来看望辰辰,他们和辰辰的父母既非亲属又非同事,孩子的病情却紧紧牵动着他们的心。

他们的缘分还要从两年前说起……2021年12月新冠疫情期间,沣东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就餐却成了一个难题。医院附近的君聚之酸菜铜锅涮负责人张瑞得知情况后,决定为医院职工和患者提供免费餐食。米饭、面条、饺子、水果、饮品……20多天时间里,他共计送出了1326份爱心餐,彻底解决了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的就餐难题。张瑞的热心义举令他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常常互相问候关心。

图片

图片

2023年8月,医院工会得知张瑞年仅3岁的儿子辰辰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大家不由得也为之感到焦急担忧,遂将情况向时任沣东医院院长李亚进行了汇报。

“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无私给予了帮助,现在他们有难,我们更该义不容辞承担起帮助他们的责任。”李亚当即表示,由其牵头,工会组织发起了爱心募捐,全院职工纷纷响应,累计参与捐款130余人次,共计12370元。随后,工会与院办工作人员带着善款和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前往儿童医院看望孩子,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2024年2月,辰辰突然出现高烧不退,血小板低,急需两个治疗量血小板。医院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组织献血。辰辰本次治疗所需的血小板量很快就够用了。

图片

“我,还有我们全院职工,都可以作为孩子的移动血库,随时有需要我们随时来献血!”已赶到献血点排队等候献血的现任沣东医院院长王磊表示,“医院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更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爱心募捐和献血不仅展现的是医院职工的奉献和爱心,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能够感染更多人,让爱心在全社会传递。”

血小板输注后,辰辰病情很快转危为安。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辰辰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让我们陪你一起,触摸那久违的阳光

7月的一天,阳光正好,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医护人员和家属正齐心协力将卧病在床已3年的丁阿姨扶坐到轮椅上。丁阿姨坐上轮椅的那一刻,她的老伴哭了,正在上班的女儿哭了,照顾她3年的护工阿姨也哭了……3年来,丁阿姨第一次看见外面的天空和远处疾驰而过的汽车,她落泪了。

图片

丁阿姨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位老患者,她确诊MSA(多系统萎缩)已12年。12年里,她逐渐出现四肢无力、吞咽困难、饮食及饮水呛咳等症状,长期留置胃管,呼吸肌无力。

2021年9月,丁阿姨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此后长期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近年来,因重症肺炎、左肺脓肿、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并发症,丁阿姨多次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多次与家属沟通想帮助她脱离呼吸机,但因担忧,家属一直迟疑着。自此,丁阿姨开启了“医院——家”两点一线循环往复的奔波之路。

图片

直到这次,在家庭护理过程中丁阿姨发生了气管插管脱管,紧急入院治疗。治疗中,医护团队跟丁阿姨家属再次提出帮助她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经过反复沟通,丁阿姨的老伴终于带着重重疑虑松口答应。为尽可能降低丁阿姨在病房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医护团队还专门协调了一间宽敞的病房供她单独使用,进行康复训练以及脱机试验。

经过九天的不懈努力,从第一次的完全不能自主呼吸,到脱机4小时、8小时、10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至此,丁阿姨完全脱离了呼吸机,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决定让她从病床上下来,坐一坐,看看阳光,看看白云,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您发自内心的“军工精神”,是我们赓续前行的动力

“护士长,我今天就出院了!这段时间住院有太多感动,所以写下这首诗歌送给你们,表达我的感谢,谢谢你们!”

图片

8月的一天,在神经外一科护士站,宋爷爷拉着护士长崔萍的手依依惜别。老人另一只手里握着一张写着组诗《军工精神礼赞》的白纸,字迹虽然颤颤巍巍却是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并经过精心修改,字里行间无处不传递着老人的真挚情感。

“谢谢您,谢谢您,您的诗歌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赞誉!也是鼓励我们不断前行的最好动力!”护士长崔萍连声回应。

7月的一个傍晚,70岁的宋爷爷意外被车撞倒,当时感到头痛及全身多处疼痛,伴有恶心,立即被送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接受检查治疗。医生在查体中发现,宋爷爷的头部、左侧胸壁、左肘部、右手掌、双膝部及小腿等有多处皮肤擦伤及挫伤,诊断为头部外伤、右手挫伤、右肘部挫伤、多处皮肤擦伤。

图片

经过仔细评估,宋爷爷没有明显的实质性脏器受损,但是考虑他年龄太大,车祸伤后,颅内的情况暂时不稳定,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密切观察一段时间病情。因此,将宋爷爷收住监护室,给予营养神经、消肿、支持等对症治疗。在监护室治疗期间,由于宋爷爷双上肢有伤吃饭不方便,每到用餐时,护士们便主动承担起了给他喂饭的责任,并且洗漱、如厕等生活照料也都由护士们协助老人完成。

宋爷爷在监护室住院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一天,他的旁边病床收住了一名严重车祸伤的患者,那位患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颅内有大量出血,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手术。宋爷爷不由得也为之感到紧张、焦急。只见当天值班的护士小张沉着冷静,手脚麻利地迅速给患者插好胃管、尿管,做好一系列术前准备。很快,一切准备就绪,患者被送往手术室接受手术。

刚刚还捏了一把汗的宋爷爷终于放下心来,他将小张叫到自己身边,向她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姑娘,看到你们遇到这么危重的患者还能这么冷静,抢救处置得又及时,技术又熟练,真是令人敬佩!也让我住在这里更安心了!”

图片

宋爷爷病情稳定后,由监护室转出,住进普通病房。他每次下床时,病房的护士们总是及时地搀上一把,并细心叮嘱他起床的时候要先躺一会儿,再坐一会儿,然后站一会儿,再行走,避免摔倒。

十几天的治疗护理后,宋爷爷头痛症状好转,身上的伤也都愈合了,平安出院。他说:“遭遇到突如其来的车祸,头痛、全身痛,确实很不走运,老伴年纪大了没法照顾,孩子们也都忙得不能经常陪着,开始还担心不方便,没想到医护人员就像家人一样,不但管治病,生活上也照顾得无微不至,感到很温暖、很感动,遇到你们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高铁上突发疾病,巧遇这家医院的博士天团

9月3日15:40,从北京开往西安的G659次高铁正在飞驰。突然,列车上响起广播:7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车上有无医务人员,请提供医疗帮助。

图片

此刻,由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于照祥、副院长高飞带队的分别来自普通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眼科各专业的6名博士专家正好在车上,他们为加快推进建设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进程,刚刚结束在北京的交流学习,正在返程。

听到广播后,出于医生的职业使命感,他们迅速赶到7号车厢查看患者。得知旅客出现急性上腹痛症状,并且有轻微晕厥表现,专家团队立即为其检查了心率、血压并询问病史,初步判定为胰腺炎发作,叮嘱患者暂禁食水,专家们又对其进行了心理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腹痛症状也逐渐好转。因高铁上医疗检查设备有限,列车到站后,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下车前往就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图片

旅客途中突发疾病是意外,是困难;巧遇医院专家团队是幸运,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在危急的情境下挺身而出,及时施助,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刻在骨子里的第一反应;也是珍视生命、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

是专业指引,也是心里支柱,感谢你

“高医生,我母亲最近吃饭不太好,脸也有点肿,想问一下那个粉色的药还要不要吃……”

“高医生,她最近吃靶向药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腹泻……”

“高医生,我母亲最近记忆力下降的非常明显,是不是脑转移又加重了!”

“高医生,她最近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腰也老疼,是不是骨转移加重了呀!?”……

每过一阵子,肿瘤内科高川医生就会收到这样长长的微信语音,语气显得非常急迫。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诊断肺腺癌伴有颅脑及骨转移,一般情况较差,目前在做规范的靶向治疗,但随着病情变化,患者无法反复面诊。因此,患者的女儿便加上高川医生的微信,以便有问题随时咨询。

图片

面对患者女儿的各种问题和疑虑,高川尽可能反复追问力求做出专业的结果推断。由于无法面诊患者,大大增加了对疾病全面把控的难度。但针对每次的问题,高川仍然尽可能地给出合理的建议。

沟通中,高川渐渐了解到患者家属的焦虑来源,一方面是因为病情的变化让不懂医学知识的他们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期在异地生活,担心母亲无法落叶归根。了解了患者的顾虑后,面对咨询,高川除了为其分析病情,又加入了一些心理上疏导和安慰的策略。此后他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顺畅,而患者的病情也趋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目前仍在持续随访中。

图片

不久前的一天,患者女儿突然到访医院,特意为高川送来一面锦旗,并附带一封感谢信,信中她这样写道:“对家属来讲,医生就是专业指引,就是心理支柱……高医生从来不愠不恼,总是耐心讲解,并对我们这些六神无主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激。”

“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我更能体会到肿瘤晚期患者的不易,不仅仅在于治疗的不易,更在于身心上的双重痛苦,而所谓‘医者仁心’则在医生与患方共情中得以体现。”高川医生表示,“患者家属的突然到访与感谢是我此前没有预期的,但正是这样暖心的人和事,也反过来触动着我,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

守望幸福,医患携手共抗肝癌之路

“戎主任、杨医生,我要回家了,现在身体感觉还不错,多亏了你们的精心治疗和帮助,让我找到了希望。”

肿瘤内科医生办公室里,一位50多岁的大哥手捧一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向医生告别致谢。杨攀医生微笑着接过绿萝并说道:“李大哥,好好休养,我们医护团队愿做你生命中的绿荫。”

图片

“你是大家的榜样,未来要好好生活!”戎彪学主任也嘱咐道。

李大哥赠予医生的这盆绿萝,也隐喻着他的生命。绿萝遇水即活,因顽强的生命力,被称为“生命之花”,其花语是“守望幸福”。

今年57岁的李大哥,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发现罹患肝癌。入院后,李大哥接受了腹部增强CT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确认了肝癌的诊断并提示肿瘤为分化较差的进展期。经过初步评估后,肿瘤内科戎彪学主任立即召集肿瘤、影像、介入、消化、普外、营养及病理科等专家共同商讨,为李大哥量身制定了一套包括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抗肿瘤治疗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李大哥难免感到前路渺茫、心绪低落。每当低谷来临,杨攀医生总会敏锐察觉并及时干预,从鼓励的话语到成功的治疗案例,让李大哥感受到在抗癌的路上他不是孤立无援,始终能够获得有力的支持与温暖的陪伴。康复之路上,护理团队同样不可或缺。每天护士们准时为他监测生命体征,亲切地称呼他“李叔叔”,用微笑温暖他的心;治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头晕常让李大哥难受,她们会小心地为他调整床位,并轻轻拍抚他的背部,帮助他缓解不适。当李大哥因为治疗进展缓慢而沮丧时,护士们则会分享一些康复患者的故事,让他重新感受到前方的希望。在他失眠的夜晚,护士们会陪他聊聊天,讲述医院花园里花草生长的新鲜变化,尽量转移他对病痛的注意。

图片

治疗期间,李大哥逐渐恢复了体力。与刚开始得知病情时不同的是,他脸上的微笑多了起来,并常常与病友们分享抗癌心得,传递信心。这份坚持不仅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周围的患者。几个疗程后,他的病情显著好转。

李大哥出院那天,就发生了前面的这个场景。他的抗癌经历是无数个在肿瘤内科治疗的患者故事的缩影。这故事是医务人员们的努力与奉献和患者的坚强拼搏共同编织而成,其间,虽然充满艰难苦痛,却也不乏温暖与光亮。这不仅是一个人抗癌的历程,更是一束医患同心、用信任和温情筑起的希望之光。

回顾2024这么多温暖的人和事,是否有一个也直达你的心底,温暖你的心间。2025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温暖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着,我们愿做那温暖的人,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温暖着每一个患者,惟愿善良的你们都能被岁月温暖以待。值此蛇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体教职工祝福大家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

编辑:孙洁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