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以“关爱老人 从心开始”为主题,组织专家团队走进全省多地养老机构,开展系列公益活动80余场,为老年人和养老工作者送去温暖与健康。
中医养生:呵护身体
4月1日,富平秋兰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的10多位志愿者送来的一场“中医药与老年心理健康”公益活动。
“春季养生最重要的是不生气。”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汤颖红说,春季养肝十分必要。保持平和心态是春季养肝的核心要点。
结合二十四节气,汤颖红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指保健操、穴位按摩的手法。老人纷纷跟着做,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4位中医师用针灸、推拿、穴位按压等方式为老人缓解病痛。75岁的王华民半个月来一直被腿疼困扰,经过中医师万宜昀的针灸治疗后,王华民试着站起身走了几步,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太神奇了,扎了几针后,走路轻松多了,感谢医生!”
另一边,体验了推拿服务的张大爷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医生手法特别好,我全身都舒服了!”
在诊疗的过程中,志愿者王英华发现有的老人受脾胃湿寒、便秘等问题困扰,便指导护工学习中医春季养生方法,如每晚让老人用木桶泡脚以泄虚火;早上晒背,借助自然之力补充阳气等。护工们认真地听着,并不时记录,希望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心理疗愈:点亮心灵
“王阿姨,看看这张照片,您能认出几个人?别着急,慢慢想……”3月29日,西安市福星老年公寓里,心理咨询师焦娜在对76岁的王丽(化名)做心理辅导。
焦娜介绍:“王阿姨因阿尔茨海默病及丧偶等原因,长期情绪低落。我们通过心理干预、康复训练、家庭关系调解等方式,帮助她稳定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在敬老院,许多老人和王丽一样,面临身心健康的双重挑战。他们中有不少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甚至失能失智,需要被长期照护。同时,在心理层面,退休后的角色转换、子女分离、家庭矛盾或亲友离世等因素,常让他们产生孤独、焦虑等情绪。部分老人甚至出现抑郁倾向,非常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慰藉。面对这样的老人,护理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会一对一为他们提供心理疗愈服务。
在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8岁的董国旭(化名)曾因身体疾病和退休后的失落感,一度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咨询师焦娜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在她的引导下,董国旭逐渐敞开心扉,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半年后,董国旭主动参与书法学习,并参加了合唱团。
“敬老院已建立了心理服务体系,经常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在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情绪。”未央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晓燕说。
关爱护工:传递温暖
3月12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启航老年公寓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心灵SPA”活动。现场,心理咨询师为护工开展心理筛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张群英指导护工进行心理减压放松、呼吸等训练。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节奏慢慢地吸气、呼气。
启航老年公寓行政部主任胡姗姗说,养老行业需要长期的心理支持,护工自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照护质量。心理咨询师来到这里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指导护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3月5日,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里,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刘斌通过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方式,为该院80多名护工分批次开展“呼吸急救包”急救技能培训。
“来,大家跟着我一起做,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然后呼气8秒。”刘斌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指导。护工跟着反复练习。
护工卞文琳说:“掌握了这项技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就能够保持心情平稳、淡定。”
三桥老年公寓执行院长何鹏军说,护工是在养老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人,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专业技能,就是在关爱老人。
据了解,2023年以来,“关爱老人从心开始”公益活动已经开展80多场,专家团队为多家养老机构提供心理讲座、中医养生、法律咨询和义诊等服务。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主任田睿渊表示,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很多人不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为银龄群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中心将持续深入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通过心理服务、健康科普、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助力陕西健康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杜玮)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