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5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学员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学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风靡全球。
4月24日,由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指导,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专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岐黄丝路”第七期——2025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在西安开班。
23名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医生作为学员,怀着对中医的好奇与热爱在西安开启了中医药文化、中医适宜技术的体验与学习之旅。
搭建国际中医药交流平台
陕西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素有“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之美誉。《黄帝内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中国经典医学典籍均与陕西息息相关。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越走越远”,众多“洋医生”慕名来到陕西,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在2025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开班典礼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孔群介绍,举办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是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的具体实践。培训班将进一步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合作。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是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陕西省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基地。自2019年开展第一期中医药诊疗技术国际培训班以来,已累计培养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中医药爱好者、医务工作者。他们将中医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当地民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建立陕西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中心,为开展系统、可持续的国际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进一步完善来华培训体系,让更多学员有机会深入学习中医技术。”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静说。
开班典礼上,3名学员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中医药不仅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体系,还是连接东西方文化、增进友谊、深化人文合作交流的桥梁。希望通过学习,将中医药知识带回去,造福更多患者。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宋虎杰表示,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医疗合作,创新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中医药服务平台,为世界民众的健康福祉增添中医力量。
“将中医技术带回国”
“本次培训为期1周,内容包括针对小儿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出血、脑梗塞、失眠障碍等的中医药诊治,以及针刺、刮痧、拔罐、推拿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国际部主任王辉介绍,“培训通过专家课堂授课与学员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切实加强学员对中医药的认知,拓展临证思维,提高临床疗效。”
开班典礼后,学员分成3组走进医院临床科室学习、实践。
“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增强患者气血。”在针灸科,中医医师王俊鹏一边向学员讲解针刺取穴原理,一边操作示范。学员全神贯注,时而记录,时而举起手机拍摄,时而提出问题。
来自俄罗斯联邦医学部儿科卫生中心的学员巴维尔说:“虽然我是一名西医,但我认为对于疾病的诊治,要从人体的健康系统出发,辨证考虑病症所在。因此,我十分接受中医理论。我将跟着中国医生深入学习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将中医技术带回国,把这些理论与技术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帮助更多患者。”
在脸颊部选取穴位刺入银针,可帮助人体调节气血运行。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儿童医院脑病十二科(孤独症科),学员萨雅在该科副主任刘银侠的指导下,进行颊针实操学习。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的一名中医针推医生,萨雅是第二次参加国际培训班了。
萨雅说:“在哈萨克斯坦,许多人一开始会惧怕针刺,总会问我疼不疼。接受针刺治疗后,他们都反馈很舒服、效果很好。如今,在哈萨克斯坦,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传统医学中心接受中医特色治疗。”
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专家协会培训项目负责人古丽表示,作为培训班哈方的负责人,希望学员能在这里学到中医的内涵与精髓,掌握中医技术,将所学带回去帮助更多当地患者,进一步增进两国在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为两国民众的健康造福。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