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高新医院血液内科一名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成功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顺利出院。
2024年8月,小李(化名)突然持续发热、腹泻,在外院检查后发现白细胞显著升高,骨髓检查结果显示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经过规律的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小李的病情一度得到了缓解。但今年年初复查时,检查显示其白细胞再次升高,骨髓检查结果提示复发,且腰椎穿刺检查发现小李的脑脊液白细胞及白蛋白增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浸润),被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难度极大。不过,幸运的是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再次缓解,但复发的风险始终存在。
治疗突破:跨越三座大山
为了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小李来到西安高新医院血液科寻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在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血液科主任张蓉、主治医师刘小五发现小李和他父亲为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这意味着小李有机会接受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面临三大问题,父亲可以作为供者,但匹配度只有50%(半相合移植);父子俩都携带活跃的EB病毒(可能引发移植后并发症);小李体内存在可能攻击移植细胞的抗体。
经过充分沟通,该院血液科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这就像接受一个只有50%匹配度的“生命种子”,需要特别精细的“培育”。为了确保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血液科医疗团队为小李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移植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各部门紧密配合,为小李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移植团队更是全力以赴,放弃休假,全心投入到治疗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照顾小李,专门安排了单独的护理排班完成专项治疗,主管医师及二线医生坚持每日查房及24小时待命,严格按照移植计划完成化疗预处理及造血干细胞回输等关键步骤。
30天移植仓里的生命拉锯战
在密闭的移植仓里,小李经历了惊心动魄的30天,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的空髓期,他出现重度粒细胞缺乏,并发寒战、高热、腹泻等严重的感染症状。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护人员迅速反应,立即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处理,成功控制住了感染。然而,在粒细胞植入前后,小李又相继出现发热、皮疹及气短等症状,经过综合评估,考虑为植入综合征,医护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使小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经过30天的精心护理,小李的检查结果显示粒细胞及血小板均以植活,目前小李已经顺利出院。血液科医生刘小五:“移植成功后,患者的造血系统会完全被供者的取代,就像给电脑更换了全新的操作系统。”
编辑: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