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考卷就心跳加速,看到考试倒计时就紧张,连做梦都在琢磨考试,情况严重的考生会出现晚上失眠,记忆力下降。还有考生焦虑到频繁感冒发烧、胃痛不适,做出吃头发、吃纸等异食举动。什么是考前焦虑,考生该如何应对?5月19日,记者采访了西京医院心身科副主任医师周平。
“考前焦虑”是指在考试即将来临前,考生因担忧考试成绩而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周平表示,适度焦虑可激发学习动力,但如果过于强烈就会干扰认知,降低考试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挥失常”。
周平告诉记者,要解决“考前焦虑”,得先揪出导致焦虑的三大“元凶”。第一种是“失败恐惧怪”:错把考试当成人生审判大会。其实考试是检验阶段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代表未来的无限可能。第二种是“压力山大”组合:期待变成紧箍咒。很多考生在考试前会听到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现实中,多次重复一个明确观点带来的心理暗示会成倍增长,很多考生把过度期待变成紧箍咒,焦虑状态会被放大。所以,家长可以把类似的语言进行调整,给予更多心理疏导。第三种是“PTSD(创伤应激障碍)考试版”:大脑在重播某次月考“卡壳”的场景,形成了条件反射,如果这些情绪体验未能被有效处理,这些记忆就容易被进一步强化,进而导致更大的情绪波动和焦虑反应。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前焦虑,周平给出了4个“急救包”来应对考前和考试中的焦虑:
急救包①:4-7-8呼吸法,给焦虑的大脑来个急刹车。鼻子吸气4秒,屏息7秒,嘴微张呼气8秒。呼气比吸气长,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活跃度,达到“放松反应”。对由焦虑引发呼吸急促尤其有效,并且可迅速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屏息阶段可打断惯性思维链,尤其对考试焦虑、恐慌症、灾难化思维等状态有“暂停按钮”式的缓冲作用。此间隙也增强了对身体状态察觉,有助于情绪调节和正念觉知。尤其适合在焦虑前兆或考试前使用,帮助大脑从“威胁模式”切换回“应对模式”。
急救包②:秘密安全岛,随身携带的治愈空间。“安全岛”是一种心理可视化稳定技术,它的核心是帮助内心建立一个完全安全、平静、被保护的空间。在情绪激烈、焦虑或濒临崩溃时,“回到”这个“情绪避难所”,以快速恢复自我调节和情绪稳定。场景构建,想象一个可以提供给你完全安全、安静、被支持的地方。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如海边、森林、亲戚家),也可以是你创造的虚拟空间(如阳光下的小岛、被光温暖的旷野、温暖的小屋)。情绪连接,感受你在“安全岛”中的身体状态(例如肩膀放松、呼吸平稳)给这个地方配上一个关键词或手势(如“平静”或手贴在胸口)每天花2–3分钟练习一次,让你在压力情境下更容易“进入”这个空间。
急救包③:STOP必杀技。STOP技能,源自辩证行为疗法中的“危机缓解与痛苦耐受”模块,适用于情绪或冲动急剧上升时,帮助迅速恢复理性与自我控制,步骤如下:S停下来,暂停所有当下动作,可以想象一个“停止”标志;T退一步,打断情绪循环,深呼吸,提醒自己“情绪≠事实”,为大脑腾出处理空间;O观察此刻,感受当下身体情绪、思维,以及周围环境,采用“描述而不评判”的态度;P用正念前行,结合当前目标与需要,选择下一步最有益的行为,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若出现心跳加速、大脑空白情况,可立即在座位上应用“STOP”技能,完成一次深呼吸,观察自身状态与题目,再以“争取最佳得分”为目标重新投入(例如优先完成自己擅长的题目)
急救包④:认知变形术,把焦虑变成“超能力”。在考试期间,常会出现诸如“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我肯定有很多题不会”“我一定会忘记很多内容”等想法,这类思维一旦启动,焦虑往往接踵而至。这时候就要马上调出以往的高光时刻,大声对焦虑说:“我的硬盘里存满了成功经验,这次不过是一场荣耀之战!” 记者 高瑞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