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爸可以正常进食了,我这悬着的心终于能放下了!”患者宋伯伯的儿子送上锦旗时激动地说。在过去一年半里,70岁的宋伯伯因肠梗阻反复入院16次,身高1.72米的老人体重仅剩55公斤,长期流食引发了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看着被病痛反复折磨的宋伯伯,他的家人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根治,一场承载生命希望的多学科协作就此启动。
术前织网:麻醉团队的未雨绸缪
面对宋伯伯脆弱的身体状态,麻醉科主任金梅生参加多科会诊后,召集科内骨干力量讨论病情,提前布局。1.精准协调:术前提前联系手术室杨阳护士长,调配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许思思、冯苗组成特护团队;2. 风险预判:针对高龄、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心肺储备功能下降等风险制定全周期预案;3. 镇痛闭环:从术前术中麻醉管理到术后镇痛方案,建立无痛化管理链条,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技术保障,更是为患者构建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金梅生在术前讨论中强调。
无影灯下的生命圆舞曲
麻醉团队实施三重守护。在全身麻醉联合精准的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技术为术中及术后奠定了稳定的镇痛基础,动脉穿刺置管实时监测血压波动,深静脉通路保障了快速补液与给药的生命通道。
手术台上,由主任医师赵鸿主刀、医师艾米辅助,精密开展“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术+回肠吻合术”。手术室护理团队化身“温暖卫士”,精准传递器械、严密监控体征、细心保护受压部位。
在4小时35分钟的手术中,麻醉医师做“生命的守护者”紧盯监护仪调整用药,外科医生精细分离粘连组织,护理团队无缝衔接——三方默契配合,奏响生命护航圆舞曲。
苏醒室的微笑:疼痛管理的人文之光
手术完成,宋伯伯平稳苏醒。金梅生设计的阶梯式镇痛方案持续发力。术后随访,患者疼痛评分始终稳定在4分以下(满分10分)。“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醒来竟没有想象中疼!”宋伯伯的话语里满是惊喜。
一面锦旗,镌刻着三个维度的医者仁心。外科团队以精湛技艺解除病根,麻醉团队用精准调控筑起安全防线,护理团队以人文关怀抚慰身心。
“真正的医疗不仅是治病,更是疗心。”金梅生说。这面锦旗背后,是现代医疗团队用专业与温度写就的生命诗篇——当多学科协作的齿轮严丝合缝转动,便是照亮患者至暗时刻最温暖的光。
编辑:史耀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