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活动活跃。7月22日,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要做好清除蚊虫孳生地、防蚊灭蚊等预防举措。
致人寒战、贫血的疟疾,致人抽搐、意识障碍的乙型脑炎,致人高烧、全身剧痛、皮疹的登革热……蚊子能通过叮咬传播多种传染病。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孟昭伟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疾病的蚊子主要有按蚊、库蚊、伊蚊3种,各有特点,仔细辨认能更好地防范。
按蚊主要传播疟疾,停留时腹部翘起,喜欢在干净、大面积的静水环境繁殖,如水稻田、池塘、沼泽;库蚊主要传播乙型脑炎,停留时身体平平地贴着墙面或天花板,肚子形状较为圆滚,最爱在被污染、富营养化的小型积水中繁殖;最需要警惕的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身上有黑白条纹,攻击性强,尤其在清晨、黄昏时活跃,主要孳生场所为各类小型干净的积水容器。
“虽然我国已消除疟疾本土传播并获得世卫组织认证,但出国旅游,尤其是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或从这些地区回国的人仍可能带病入境。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告知医生境外旅行史。”孟昭伟说,在我国云南等边境地区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还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
孟昭伟介绍,乙型脑炎夏秋季高发。未接种疫苗的小孩,尤其10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患病,重症死亡率很高,存活的重症患者中也有很高比例会留下长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瘫痪、癫痫等。登革热在我国南方,尤其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地高发,部分人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有生命危险。
近期,由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被广泛关注。孟昭伟介绍,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首先为发热,伴随极剧烈、致残性的关节疼痛。虽然急性发热通常几天内会退,但关节痛非常顽固,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让人困扰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关节痛会转变为慢性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孟昭伟介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在环境治理方面,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建议公众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对无法清除或管理的积水,可寻求专业机构投放安全环保的灭蚊幼剂。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筑起安全屏障。外出时,尽量穿浅色、宽松、布料密实的长袖衣裤,最大程度减少皮肤暴露。在暴露的皮肤或衣服上正确涂抹、喷洒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产品。使用驱蚊产品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特别是儿童适用年龄、使用频率、有效保护时间和注意事项。孕妇、婴幼儿、老人等特殊人群优先选择物理防护。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此外,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尽量减少在树荫下、草丛旁、水岸边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若被蚊虫叮咬,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叮咬处,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瘙痒。涂抹外用止痒药膏、洗剂。避免抓挠,防止抓破皮肤,引起细菌感染。
孟昭伟提醒,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烧、剧烈头痛、全身骨关节肌肉剧痛、明显皮疹、频繁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等症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有蚊虫叮咬史和可能的旅行史。这对快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