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人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医生又见儿子嘴唇发紫,挽救两条命

时间:2025-10-21 14:53:51  来源: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80岁老人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医生又见儿子嘴唇发紫,挽救两条命

当“消化道大出血”撞上“急性心梗”,止血与抗凝的治疗矛盾如同“矛与盾”,稍有不慎,患者生命便危在旦夕。

80岁的马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抢救,竟还意外揭开了一个“家族健康密码”……

一边是致命性出血,一边是急性心梗

治疗矛盾,生命悬于一线

一个月前,80岁的马先生因“晕厥伴黑便3天”被紧急送医。

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血红蛋白仅64g/L(正常男性为120-160g/L),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待查、失血性休克、冠心病。

入住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后,消化内二科阴俊主任团队立即展开抢救,配输血、止血、补液扩容……

更危险的是,在这期间,马先生突发胸痛、大汗淋漓、四肢抽搐,急查血红蛋白一度降至54g/L,心电图提示高侧壁心肌梗死。

双重绝境摆在眼前:心梗需要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扩大;消化道大出血却需要止血,避免继续失血。

抗凝会加重出血,止血又可能诱发心梗——治疗陷入“两难死局”,患者随时可能会心源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棘手病情

在止血与抗凝间“走钢丝”

面对棘手病情,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二科牵头,联合心血管内二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反复研讨,精准权衡治疗风险,最终制定出个体化诊疗方案。

马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耿晓英主任医师团队进一步治疗。在ICU期间,24小时监护,精准调控治疗方案,在止血与抗凝之间“走钢丝”,寻找平衡点,终于让病情趋于稳定。

病情一波三折

检查发现更多隐患

待病情稳定后,马先生转回消化内二科,经胃肠镜及小肠增强CT检查却未见明显异常。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医生考虑为血管畸形出血可能。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消化道出血刚稳定,马先生又频繁发生胸痛。

进一步检查发现:

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随时可能再次心梗。

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双侧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迫在眉睫!

新的矛盾再次出现:

要治心梗,需介入手术+抗凝;但刚止住的消化道,可能再次大出血;时机如何选择?风险如何把控?

父子同病

医生一句话,揪出“家族定时炸弹”

经会诊,马先生转入心血管内二科进一步治疗。

心血管内二科团队全面评估后认为,马先生目前尚不稳定,立即介入手术风险极高,暂给予对症治疗,择期手术。

在与家属沟通时,心血管内二科主任王雷、贺文婷敏锐察觉:患者儿子嘴唇发紫,且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一句建议,改变命运:“您也做个冠脉CTA吧,早发现,早干预。”

结果令人震惊,前降支、回旋支重度狭窄;前降支已慢性闭塞(CTO)——冠脉介入中公认的“珠穆朗玛峰”!手术难度与风险极高。最终确诊严重三支病变。

面对“CTO”这一冠脉介入的终极挑战,主任王雷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凭借娴熟技术、默契配合,成功开通闭塞血管;精准植入支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最终,父子二人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当天,马先生和家人将两面锦旗送到了医院。这两面锦旗不仅代表着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院多学科协作救治危重患者能力的最好肯定。

医生提醒:消化道出血+心梗并不少见,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警惕“双重打击”;家族史是重要预警信号,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是避免悲剧的关键。

编辑:朱春娇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