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新生儿科联合产科、输血科,以精准诊断、极速响应与温情照护,成功救治一名出生数小时的罕见MN溶血病患儿,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为脆弱的新生生命筑起坚实防线。
故事的起点,源于一次细致入微的新生儿查房。当新生儿科医生来到这名出生仅数小时的宝宝床旁时,敏锐发现其全身皮肤已出现明显黄染,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高达270umol/L,远超生理性黄疸的正常范围(生后24小时内<85umol/L),更特殊的是,宝宝皮肤没有其他小朋友出生后的粉嫩,而是略显苍白,医生立即追问病史,锁定患儿母亲外院孕检报告提示的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阳性是关键病史,经验丰富的医生立刻判断:这绝非普通黄疸,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凶险的问题,为避免延误治疗,医生当即决定,将宝宝紧急转入新生儿科进行紧急救治。

患儿入住新生儿科后,一场与时间的“生命保卫战”迅速打响:责任护士第一时间将宝宝置入暖箱,做好了生命体征的监护,同时复测黄疸指数,动态追踪病情变化;另一边,采血护士操作迅速采集静脉血送往输血科,很快结果印证了医生的担忧:患儿血型为A型,RhD+,M+N+;患儿妈妈血型为:A型,RhD+,M-N+,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MNS血型不合溶血病诊断明确,这是一种因母婴MN血型不合引发的罕见溶血病。
坏消息接踵而至——检验科危急值结果报告:患儿重度贫血,HB 85g/l,胆红素值高达256.6μmol/L。罕见溶血、重度黄疸、重度贫血……若不及时阻断溶血、降低胆红素,过高的胆红素会穿透血脑屏障,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有脑瘫、听力障碍等终身后遗症的可能,同时可能导致水肿、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立即进行双面光疗、人免疫球蛋白阻断溶血,快速联系输血科匹配M抗原阴性的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持续动态监测黄染进展及有无心衰等情况,做好换血准备及吸氧呼吸支持,防心衰及各脏器缺氧缺血损害措施……”医生当机立断下达医嘱,新生儿科主任付惠玲第一时间联系输血科,讲明患儿的紧急情况,输血科科长李苏亮立即开启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并在电话中表示:“大家放心,输血科现在有一个单位的M抗原阴性的红细胞,给你们保驾护航,同时我们马上联系血站,尽一切努力为你们备好患儿可能换血所需的成分血液,有情况随时联系......”
输血科一组工作人员立刻抽取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液,专人对接西安市血站人员;另一组优先处理患儿血样,争分夺秒开展交叉配型。在等待血液的间隙,新生儿科的治疗并未停歇:双面蓝光照射,帮助降低胆红素;精准输注人免疫球蛋白,为阻断溶血“添助力”。当血站配送的洗涤红细胞抵达后,治疗团队严格核对信息,以缓慢、均匀的速度为患儿输血。期间医护人员寸步不离,每15分钟就为宝宝进行一次全面评估:轻触足底观察反应、查看皮肤有无皮疹、呼吸是否平稳,确保没有过敏、溶血、胆红素脑病、黄染进展等不良反应。他们用细致守护筑牢安全底线。
时间在医护人员的坚守中缓缓流淌,宝宝的病情也在慢慢好转,第3天,病情稳定下来。1周后,宝宝曾泛黄的皮肤褪去“病态色”,恢复成新生儿特有的粉嫩,每次喂奶时,宝宝都会主动吸吮,吃饱后还会挥舞着小手、蹬着小脚,和逗弄他的护士玩起“互动游戏”,小小的病房里充满生机。

出院当天,医生早已提前整理好的病历资料,将注意事项逐条标注清晰,并详细交代每一个要点。面对略显紧张的家长,护士手把手演示婴儿抚触的手法,耐心讲解喂养量、排便观察的要点,反复叮嘱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当家长接过裹着襁褓的宝宝,感受到怀中温热的小生命,眼眶瞬间泛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是发现晚一点,治疗慢一点,输血再没有跟上,后果真不敢想象……现在能抱着我健康的宝宝回家,心里太踏实了!”
此次罕见MNS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的成功救治,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多科室协作的生动体现,从查房的“慧眼识险”,到新生儿科的“精准救治”,再到输血科的“极速护航”,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与责任,未来,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新生儿科将继续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病情信号,以高效的协作力应对突发状况,以温暖的服务力守护新生希望,为每一位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MNS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简介
截至2025年6月国际输血协会(ISBT)已确认48种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是其中之一。MNS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源于母胎MN血型不匹配引发的同族免疫反应。当胎儿遗传自父亲的M抗原进入母体(母亲本身缺乏该抗原)后,可刺激母体产生抗M抗体。此类抗体多为IgM型,少数为IgG与IgM共存;其中IgG类抗M抗体因分子量较小,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结合并破坏胎儿红细胞,从而导致溶血。该类溶血可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黄疸、重度甚至极重度贫血、胆红素脑病、水肿、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目前治疗手段包括宫内输血、光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换血疗法等。
编辑: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