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反复心脏骤停,多学科协作彰显医院“新名片”

时间:2019-10-15 17:23:52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龄患者反复心脏骤停,多学科协作彰显医院“新名片”

据此,程康主任当机立断,在各种可能的诊断中拨开云雾,坚持诊断韩奶奶为急性肺动脉栓塞,随即请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急会诊

77岁的韩奶奶因突发恶心、呕吐来到市三院急诊科就诊,病因很难确定,因为曾有过高血压病史,故暂收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住院治疗,准备第二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然而不曾想,奶奶刚刚住院仅仅6小时,就出现了严重的突发情况。早上8点半,医生们刚刚交完班就听到韩奶奶女儿的呼救,主管医生、护士长姚海荣及主管护士立刻前往查看,只见奶奶在病床上全身抽搐、大汗淋漓、口唇青紫、呼之不应,放在一旁的心电监护显示奶奶的心电活动、心跳均消失、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血压无法测出,病情十分危急。

凭借多年临床工作的本能,袁平年副主任医师等立刻组病区医护力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强心、升压等对症处理。经过一系列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奶奶病情虽有所好转,但意识、呼吸、血压、心率仍反复波动,病情极不稳定。

这时,大家都意识到了韩奶奶的病情不简单。在反复梳理患者现病史、既往史、现有检查、化验结果后发现,韩奶奶凝血化验中的D-二聚体显著升高,其入院时的数值已达到正常值上限的100倍。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机体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的重要的阴性排除指标,该数值的极度升高则怀疑韩奶奶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可能。此外,多项辅助检查都表明韩奶奶存在机体严重缺氧的情况。据此,程康主任当机立断,在各种可能的诊断中拨开云雾,坚持诊断韩奶奶为急性肺动脉栓塞,随即请呼吸内科及重症医学科急会诊。考虑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无法耐受肺动脉造影或者肺动脉CPTA,建议尽快转至重症医学科进行溶栓治疗。

386ce274c9c715b7f9af4598533d9d08.png

急性肺动脉栓塞示意图及肺动脉造影图

治疗方案一经确定,心内科二病区医护随即相互协作,以最快速度将韩奶奶转至重症医学科,然而转运过程中也是惊险不断,途中韩奶奶两次出现心脏骤停,病区护士武颖等人当即跪在病床上边给予心肺复苏,同事们边转运至ICU,上演了一幕幕生死时速。

在被转运到重症监护室后,韩奶奶随即接受了溶栓治疗。4小时后,奶奶的意识、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便有了明显好转。在经过后续的支持治疗和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后,韩奶奶最终平安出院。

3663e478a8d9d12967a4a17c32509817.png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非典型症状往往会因误诊总而延误抢救。韩奶奶此次发病症状隐匿,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正可谓是“九死一生”。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通力合作下,韩奶奶在经历了多达六轮的反复心跳骤停及胸外按压后复跳、危急情况下精细化的溶栓方案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后行之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最终转危为安。这不仅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精湛医术,更展示了医院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巨大优势,彰显了医院实力的“新名片”。相信随着此种医疗模式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疑难重症患者将会得到更为全面、规范和有效的救治。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